2015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 25)通過《巴黎氣候協定》,計171國簽署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達成於本世紀末限制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於1.5℃~2℃之目標,以減緩極端氣候變遷之衝擊。氣候變遷已是全球關注的議題,更是台灣中油不可迴避的挑戰,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能源供應與成本、引發能源需求的變化及造成投資損失等問題,並將帶給能源供給設施,如石油煉製、運輸、配送及貯存與天然氣之運輸、接收與輸氣等相關基礎設施直接衝擊。為響應國家減碳政策與全球因應氣候風險趨勢,台灣中油設立2030與2050年減碳目標,持續審慎評估氣候變遷的風險與機會。
短期目標
中長期目標
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中油持續關注國際最新趨勢及資訊,並將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於2017年6月發布之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納入相關管理制度與資訊揭露,台灣中油原風險管理政策已與TCFD所提出之氣候風險與機會架構結合,並針對政策、法規、市場、立即性與長期性物理風險、低碳產品研發等面向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之盤點,擬定調適策略。
治理
策略
氣候變遷風險已納入台灣中油營運本身風險評估,於風險管理委員會每年定期召開會議,審核各單位風險管理辦理成效。各單位風險管理小組依業務屬性自訂「風險管理標準作業程序書」,同時,台灣中油針對氣候變遷議題,成立節能組織。
每年透過跨部門討論與鑑別短、中、長期的氣候風險與機會,並呈報於高層管理單位做重大性評估,並針對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和對台灣中油帶來的潛在營運與財務衝擊,訂定因應策略。當前台灣中油為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積極投入營運作為上的低碳轉型,雖投資成本增加,但促使台灣中油符合未來能源產業之趨勢。
風險管理
指標和目標
TCFD架構結合台灣中油營運風險管理流程,建構出台灣中油的氣候風險辨識流程,並依據氣候風險鑑別與風險矩陣排序結果,確立氣候變遷相關因應方案,並將氣候風險鑑別與評估納入企業風險管理(ERM)流程。
依據風險辨識結果,設定氣候變遷相關的管理指標,並定期檢視目標達成進度與實際績效,同時依據ISO14064-1定期盤查溫室氣體排放量,檢視營運所造成的影響與面臨的潛在衝擊。
面向
項目
對台灣中油的衝擊
因應作為
實體 風險
立即性
淹水
氣候變遷導致強降雨發生機率及強度上升,恐致部分營運設施損壞。
盤點設施脆弱度,後續將評估以架高設備及增設抽水泵浦等策略因應。
強風
氣候變遷導致颱風強度上升,恐致部分營運設施損壞。
盤點設施脆弱度,後續將評估以結構補強及建立備援系統等策略因應。
久旱不雨
限水措施導致工場減產或停爐,以致生產中斷。
回收水經高級廢水處理回收製程,提升用水效率。
認購再生水。
長期性
氣候變遷導致世紀中強降雨發生機率及強度上升,恐致部分營運設施損壞。
盤點設施脆弱度,透過工研院輔導擬定調適策略。
氣候變遷導致世紀末颱風強度上升,恐致部分營運設施損壞。
轉型 風險
政策 與法規
溫管法修法擬納入碳費收費制度
新增徵收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費,對營運成本造成影響。
提高能源效率、落實節能減碳,並適時於公聽會表達產業意見。
市場
鍋爐全改燒天然氣或燃料氣,燃料油去化管道縮減。
加強燃料油外銷因應。
台灣中油的氣候變遷機會
對台灣中油的影響
能資源整合
推動區域能資源互補整合,如氮氣、蒸氣、燃料氣、氫氣、燒鹼及燃油
提高能資源使用效率、降低區域內污染,有效降低環境衝擊和改善環境品質。
購買中鋼蒸氣、氮氣及燒鹼,以降低能源使用。
銷售燃料氣、氫氣及燃油,提升能資源使用率。
產品、市場及服務
石化高值化
善用副產油料,使低值燃料變為高值材料。
將裂解汽油中之有效成分轉製為民生材料。
加油站增設電動汽(機)車充換電設施
加油站智慧綠能轉型,提供多元服務,創造綠色新商機。
依據「智慧電動機車能源補充設施普及計畫」,完成設置558站充換電站及4 座智慧綠能加油站。
低碳轉型
擴大天然氣供應
擴大天然氣使用,替代油品市場需求量,創造台灣中油的潔淨能源供應鏈。
新(擴)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提升天然氣進口、儲存及供應能力。
台灣中油自2018年起參與能源局「能源部門因應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輔導計畫」,透過盤點廠區設施座標及高程等參數及了解廠區防災設計,針對強風、降雨、淹水等情境或風險因子進行災害潛勢與耐災力評估,並模擬災害發生時之衝擊,最終綜合發生機率之圖資與衝擊評估結果,完成風險矩陣,以確認台灣中油的氣候變遷風險。2018年至2020年已完成24個能源供應廠區之氣候風險盤點(涵蓋所轄之煉油廠、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供油中心及供氣中心),共計盤點5,344項營運設施,其中共有212項為中高度風險以上設施,並每年持續精進與修正,後續將針對所鑑別高風險設施提出調適策略以進行改善。
為因應國際氣候變遷減緩趨勢,達成企業減碳目標,提升綠色經濟競爭力,台灣中油依循國家政策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透過溫室氣體盤查,持續追蹤排放量,並配合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於2004年導入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制度,每年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其中煉化廠排放量經環保署認證之第三方單位查證,據以訂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推動溫室氣體管理計畫,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
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之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之國家減碳目標—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的50%以下,台灣中油以2005年為基準年,該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為1,158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台灣中油每年進行範疇一及範疇二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以環保署公告之溫室氣體排放係數管理表為基準進行計算,若有自場(廠)係數則優先使用,GWP值之採用則依環保署規定辦理。
台灣中油溫室氣體盤查作業採營運控制權法進行,將結果以二氧化碳當量表示。2020年溫室氣體總排放量與2019年比較,減少10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自2016年起,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連續3年呈現下降趨勢,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因COVID-19致整體營收衰退29%,與2019年相比增加22.5%。
年度
範疇一
範疇二
總排放量 (萬公噸)
範疇一 排放管制之比例
2018
723.3
114.0
837.3
97.4%
2019
693.5
121.4
814.9
97.2%
20203
586.4
124.2
710.7
97.1%
台灣中油配合政策推動能源及製造部門第一階段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自2005年起執行多項製程改善及能源管理節能案件,以期持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2005年至2020年累計節能成效達91.3萬公秉油當量,約相當於減碳266.9萬公噸,各主要生產工場單位能耗亦有明顯改善。
SDGs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