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油體認只有未徹底利用的資源,沒有真正的廢棄物,重複檢視現有廢棄物,試著透過朝Reduce(減少)、Reuse(再利用)、Recycle(可循環)和Renew(可再生)等各種方式尋求其新價值,追求零廢棄的目標,合理有效使用資源,從根本上降低經濟發展與環境衝擊的矛盾。
為實現循環經濟與石化高值化的目標,台灣中油持續進行石油精煉研究,已成功將煉廠的低值塔底油重質油料,研製成高價值的軟碳儲能材料;此軟碳材料具快速充放電、長壽命、高安全性等優異特性,適合作為電動機車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並在2020年7月導入中華汽車公司快充機車電池作為商業應用。
台灣自然資源缺乏,天然氣多仰賴進口供應,國際上天然氣跨海的運送,先由氣態壓縮為攝氏零下162度液態天然氣,以利儲存及降低運輸成本,由專運船運輸至台灣後,再透過與海水進行溫度交換,讓液態天然氣氣化後再提供民眾使用。液化天然氣氣化過程所釋放大量冷能是難得可加以利用的能源,因此台灣中油掌握此珍貴資源並妥善利用。
經濟效益
節省成本或創造產值 (單位:元)
環境效益
減少CO2排放 (單位:噸)
社會效益
台灣中油身為台灣石化能源產業龍頭,將推動能資源高效利用視為己任,積極與營業據點工業區企業形成能資源整合鏈結,讓所需原物料如蒸氣、氫氣等工業氣體能從鏈結之其他企業取得,不需再另行購置或投入能資源生產,相對的,生產過剩者如蒸氣,也能妥善找到去化,滿足其他企業的需求,而非排至大氣造成熱能浪費,因此整體而言可降低全工業區之成本與環境負擔。在燃油整合部分,生產低硫燃油則可供應台電公司,可降低燃油鍋爐之空氣污染排放。同時也針對製程中能資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做進一步的改善與精進。
隨著全球節能減碳政策,未來汽、柴油燃料產製將減量,台灣中油積極朝煉化結構升級、化學品加值、碳捕捉再利用等方向轉型發展,2021年成立「先進觸媒中心」,攜手中研院舉行「先進觸媒研發交流平台之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未來期盼聯手邀請國內外重要廠商在台灣建立聚落,補強整體循環產業發展,以達成觸媒國產化目標,並定位先進觸媒中心為新世代智慧生產之示範基地,導入數位化與AI 技術,建置智慧工場環境,以實現石化產業「工業4.0」目標。先進觸媒中心的成立為台灣中油轉型的關鍵一大步,台灣中油將扮演領頭羊的角色,帶領國內產業創造循環經濟,帶動技術創新、產業升級。
SDGs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