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公道五土地污染整治

台灣中油新竹油庫—新竹供油中心的前身於1954年啟用,過去每天平均提供約1,800到2,000公秉供油量。然而,油庫比鄰住宅區、商業區與科技聚落,居民廢庫聲浪從未停歇,因此在中央、台灣中油與地方攜手之下,2017年底廢除新竹油庫,讓18座油槽供油走入歷史,並將透過汙染整治及都市計畫,結合鄰近台肥科商園區、藝文高地,活化為「竹科X創新產業園區」。

 

2022年起,台灣中油積極進行新竹油庫之土壤及地下水控制場址,為兼顧環境、社會及經濟效益三方面的的技術工法及管理方式,台灣中油於污染場址整治階段,導入綠色永續型整治系統,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精準調查:

  • 場址屬歷史悠久之供油中心,本計畫透過精密的污染調查,期能明確鎖定污染所在區域及濃度分布,由於油品供輸場址污染易藉由地下管線作為優先流徑,故利用開 挖改善前利用 GPR(透地雷達)及 RIP(地電阻)之調查,及 MIP(土壤氣體即時監測),另配合大約 250 點位之土壤採樣,明確界定污染三維分布及油管之延伸位置,可於改善工作啟動前提供改善策略正確之規畫。
Art editor Img

清切管避免二次污染:

  • 歷年地下油管及運作標的(如黑、白油灌裝區位置更動),遺留下不同時期運作管線,經歷污染改善過程中,須辦理清切管工作,而不適當的清切管工作不只造成工安風險,管中廢油不合宜的排放,強烈提升二次污染之風險,並可能造成新的污染流佈情況,本計畫採用無火花切割,分段切割地下分層及不同方向、功能之管線,而並非以破壞剪及夾具直接破壞管線,故廢油皆可有效收集,大幅降低環境及周邊居民對於二次污染之衝擊,降低改善工作及環境之成本。 
Art editor Img

土壤污染高效篩測分類:

  • 污染土壤的分類仰賴現場的快速篩測工作(如 TPH test-kit), 如能提升篩測精準度,將可有效區別低中高污染土壤,並可採取最具效益之處理方式,本計畫連結工業技術研究院團隊,辦理土壤樣品實驗室快速氣象層析分析流程,大幅降低現場快篩之偏差,提升土壤開挖分類決策之正確性,有效控管開挖工作及機具動員之效率,減少各項工作所產生碳足跡。 
Art editor Img

提升及確保生物復育執行成效:

  • 場址多數污染土壤屬坋土、坋粘土等地質,為能有效提升生物復育效率,評估須執行部分前處理,並結合本土柴油降解菌於現場生物復育程序,參考現場分析結果添加適當營養鹽,增加翻拌之頻率及強度,提升生物復育成功率及效率,針對不同污染特性調整適當配方以因應不同質地之中低污染土壤生物復育成效。
Art editor Img

污染土有效減量:

  • 最大效益即為減少場址總離場污染土壤,利用有效生物復育處理中低污染土,投入高碳數污染土壤生物復育處理的成效提升,可預期降低污染土壤離場的總量,而總離場污染土的量體決定性的影響整體的效益,如能有效減量離場污染土壤,即可進一步降低運送土壤及交通方面的大量碳足跡,達成綠色整治的長遠目標,並可以更有效率的使用改善工作經費。 
Art editor Img

永續成果

台灣中油運用 GSR 的思維執行新竹供油中心的調查,鎖定污染區域,減少非必要的開挖,同時,台灣中油可用資源高效的篩測以及生物復育的成效評估,減少工作的期程。離場汙染土壤清運有效的減量降低整治費用,在過程中執行二次污染防治,降低環境以及居民的衝擊,最後這塊土地將銜接都市計畫開發而創造土地價值,在兼顧ESG 效益下,達成整治目標。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環境部獲獎的綠色永續整治優良團隊合影 
Art editor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