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技術

台灣中油配合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積極推廣碳捕捉與利用(CCU)、碳捕捉與封存(CCS)等負排放技術,透過將製程排放之二氧化碳捕捉後封存,亦或是回收合成化學品,創建全新的產業鏈與經濟模式。

 

碳封存

在碳封存技術方面,台灣中油擁有台灣乃至週邊海底的地下探勘及鑽探技術以及豐富的鑽探經驗,自2010參與由經濟部能源局主導的 CCS 研發聯盟發展碳封存技術,並在2011年於永和山氣田進行先導試驗,驗證碳封存技術可行性並奠定研發工作基礎。台灣中油致力整合國內資源與汲取國際經驗,落實碳封存技術在地化。

 

碳封存技術不僅可以幫助公司減少排放,還可以開發新的創收業務。近年配合國家政策,在苗栗通霄鐵砧山重啟負碳技術重中之重的碳封存計畫。鐵砧山碳捕存跨部會試驗計畫已於2023年通過環評審查,規劃苗栗鐵砧山完成地面灌注設施工程後,可開始為期3年,共30萬噸的二氧化碳封存量,注入後監測將在2028年至2030年間持續進行。台灣中油於過去五年已投入約新台幣1.62億元用於該技術的研發,預計到2030年投資約新台幣37億元。

 

碳捕捉與再利用

為回應國內淨零轉型目標,同時,台灣中油於 2021 年成立碳捕捉、利用及封存 (CCUS) 小組,協助公司主要排碳廠區落實減碳政策。台灣中油將捕捉後的二氧化碳轉化成化學品如碳酸二甲酯、甲烷、甲醇等,其中,甲醇除可改善台灣仰賴國外進口甲醇之情形,以及滿足東北亞地區逐年增加之甲醇需求外,也可進一步將轉化成化學品,製成碳循環足跡較長的產品,達到減碳效益。

Art editor Img

 

為建構完整的碳循環經濟模式,台灣中油推動二氧化碳捕捉封存再利用路徑,於煉油廠內建置「二氧化碳捕捉與轉化甲醇」試驗設施,進行技術之驗證。「二氧化碳捕捉與轉化甲醇」試驗設施結合「二氧化碳捕捉」和「轉化再利用」二大系統,為低耗能創新製程技術,主要利用化學吸收法,以胺液吸收劑捕捉工廠製程尾氣中的二氧化碳,並結合高效能二氧化碳轉化甲醇觸媒及製程技術,將二氧化碳轉變為低碳足跡甲醇,甲醇將可作為乙烯、丙烯或醋酸等重要化學品之原料。

台灣中油自2022年起開始建置,並於2023年12月建置完成完工,試驗設施運行結果顯示CO2 捕捉量及甲醇產量均符合規劃,且再生後的CO2濃度大於99%,目前一年可從煙道氣中捕捉 6 噸的二氧化碳,並轉換成 1 噸甲醇。台灣中油未來將透過不斷的技術驗證、觸媒開發及製程最適化研究,持續擴大規模及效率,達到負碳效益最大化。

Art editor Img

台灣中油期待CCU設施未來全面建置完成後,能進一步推動CO2取代石油料源,讓國内石化產業建立起低碳的塑料產業鏈,以因應歐美品牌商的低碳產品或為歐盟碳關税需求。此試驗設施之建置,除向民眾宣示推動減碳工作的決心外,也希望透過累積實場技術經驗,有利於後續CO2氫化觸媒研究及製程開發,亦可提供公司其他製程技術支援。台灣中油已規劃未來將建置每年捕捉百萬噸級二氧化碳之工場,展現減碳積極作為與決心。

Art editor Img

 

教育推廣與溝通

台灣中油在知識推廣與溝通中不遺於力,積極規劃公眾宣導活動,透過與地方政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及環保團體合作,研擬宣導教材,為大眾傳遞正確的CCUS知識,降低大眾對新技術的疑慮。2023年台灣中油共參與8次展覽會,藉由CCUS模型與民眾互動,並發放約350份問卷,調查民眾對於CCUS的認知、支持度及疑慮。

台灣中油參與多種展會,展示CCUS互動模型,向大眾宣導正確知識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Art editor Img

此外,台灣中油石油探索館於2023年舉辦實境解謎活動,結合現場實地景物逐步推理解謎,跟著實境遊戲的故事脈絡找尋線索,不僅有解謎的快感,也能在遊戲互動中增進玩家間的感情。石油探索館此次自行設計「CCUS 實境解謎」活動,將 CCUS 技術融入遊戲,期透過關卡中置入的科普知識,潛移默化傳遞予參與同仁,進而拓及一般民眾建立正確之知識。

石油探索館 CCUS 實境解謎活動
Art editor Img

減碳議題持續於國際社會上受到重視,淨零減碳已成為全球普世價值,國際能源總署(IEA)亦將「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列為重要減碳技術之一。目前,台灣中油在研發CCUS技術已有進一步的成果,除自行研發技術外,也積極與各學研單位進行技術交流與合作,以及配合政府政策,參與碳封存跨部會試驗計畫,將試驗場取得之各項數據提供政府以完善相關法規。台灣中油期許能將淨零碳排的目標及 CCUS技術推廣至社會大眾,化氣候風險為綠色轉型契機,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